跳至主要内容

建党初期曾经活跃在中共的共产国际代表们

 

建党初期曾经活跃在中共的共产国际代表们
王  燕
【字号   】【论坛】【打印】【关闭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中,特别是建党初期,共产国际一直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曲折的过程无不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指导的正确与错误直接反映在我党发展过程的顺利还是曲折中。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是通过派驻代表的方式实现的,从1920年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第一位代表维金斯基起至1932年共产国际代表李德止,共产国际曾先后向中国派过多位代表。这些代表的个人风格、品质、能力也对中国革命有着较大影响。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透过历史的烟云,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当年那些曾左右中国共产党的航标、引领中国革命航向的共产国际代表们。

  共产国际于1919年3月由列宁亲自领导成立,定名为第三国际以区别于第二国际,成立之初有32个国家作为成员国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以当时中国国内的情况,是没有能力派出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的。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受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李汉俊、毛泽东等人已经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开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从这时起,共产国际就开始派出代表在中国发现革命领导人并进行宣传指导活动。

  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第一位正式代表是维金斯基。1920年3月,他和他的妻子库兹涅佐娃、翻译杨明斋一行到达北京,和他一起到达中国的还有几位苏俄代表,他们是斯托扬诺维奇、马迈耶夫和玻林(斯托扬诺维奇、马迈耶夫和玻林在广州活动,联络的是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黄凌霜等)。在这之前,与中共早期领导人交往甚密的是北大俄文系俄籍教员柏伟烈(一译为鲍立威),他与李大钊关系较好,并向他们提供马克思主义读物,《共产主义ABC》英文本就是由柏伟烈带到北大图书馆来的。

  维金斯基来中国之初意在联络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但不知找谁是好,经柏伟烈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张国焘等人,随后李大钊向其推荐了上海的陈独秀,维金斯基拿着李大钊的信到上海找陈独秀。这时,陈独秀非常欢迎共产国际的代表们对中国革命加以指导,他经常慨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基础薄弱,至今连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无中文译本”。他认为“如果能与共产国际建立关系,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这一运动的实际经验上都可以得着莫大的帮助”,“共产国际能派一位代表作我们的顾问,我们也将获益不少”。

  应当说维金斯基在中国的活动是顺利的,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关系是融洽的,这与维金斯基的个人品格有关。维金斯基从不以共产国际的代表自居,对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人物备加推崇,态度谦逊,充满热情。他来中国后的主要工作是帮助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进行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维金斯基向陈独秀介绍了共产国际、俄共以及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与陈独秀一起起草了党纲草案。在他的指导下,成立了华俄通讯社,翻译出版介绍马克思和俄国革命的文章。维金斯基还与孙中山进行会见,这也是共产国际与孙中山的第一次会见,向孙中山介绍了俄国和布尔什维克革命活动的情况。1921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各项筹备工作业已就绪的情况下,维金斯基返回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情况,此次在华共计活动了十个月。

  接替维金斯基的第二个共产国际代表是马林,马林于1921年6月到达上海,马林的风格和维金斯基截然不同,他一到中国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索要工作报告,并以共产国际东方问题权威而自傲,陈独秀派李汉俊与马林会谈,但李汉俊因不满马林的作派,二人每每发生争执。陈独秀被选为党的一大书记时,还在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的职务,一大当选后返回上海专任党的总书记后,马林有两件事引起陈独秀的强烈不满并要求共产国际调回马林,在一个多月内不顾马林的一再要求拒绝与其见面。一是马林不经中共知道私派张太雷(时任马的翻译)去日本联络代表去苏联参加远东劳苦人大会;另一件事是马林认为中共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经济上的援助。前一件事陈独秀认为是对中共的轻视和极为不尊重,后一件事陈独秀更是坚决反对,认为有被称为“卢布党”的嫌疑,并且很难使中共今后保持独立的地位。直到1921年9月上旬,陈独秀等五人被捕后,马林四处奔走并交付一大笔保释金,陈独秀才被释放。出狱后,陈独秀首次会晤马林,但在关于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与经济援助这一问题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论,这也是中共党史上的第一次大争论。由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经济状况窘迫,而搞革命是需要很多的职业革命家为其奋斗服务的,基于这一实际情况,陈独秀后来接受了马林的建议,同意加入共产国际,成为他的一个支部并在经济上接受其提供经费。

  1921年马林经张继介绍认识孙中山以后,其兴趣便主要放在国民党身上。马林感觉当时的共产党太幼小,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公认领导人,便力劝中国共产党废除关门政策,直接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开展政治活动。马林为此东奔西走,既要说服孙中山,同时还要说服共产党人。这一建议遭到中国共产党内绝大多数人的反对,陈独秀反对尤甚。马林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专程返回莫斯科向共产国际做了一个长篇报告,阐述了孙中山的地位影响,国共统一战线的重要,共产国际接受了马林的建议,并作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面对这一决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的中共只有接受了。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如果进行所谓领导权的斗争,势必会引发国民党的警觉、芥蒂,并导致分裂,这种尴尬局面是很难把握的,即便这一时期党的领导人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牺牲,甚至犯了右倾的错误,而蒋介石还是以共产党人争夺领导权为借口,为排除异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来把党的右倾错误全推在陈独秀一人身上,甚至共产国际也批判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可以说党内合作这种方式就种下了祸根,与共产国际的策略,马林的指导有着很大的关系。

  
【1】 【2】 

 


  

《党史博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相关专题
· 史海回眸
 相关新闻
· 叶剑英施援手胡耀邦死里逃生 [2007年07月16日]
· 肖克将军在1927年 (4) [2007年07月16日]
· 肖克将军在1927年 (3) [2007年07月16日]
· 肖克将军在1927年 (2) [2007年07月16日]
· 肖克将军在1927年 [2007年07月16日]
· 著名战将吴瑞林和毛泽东在中南海谈兵论战 [2007年07月16日]
· 廖承志狱中诗画明志 (3) [2007年07月13日]
· 廖承志狱中诗画明志 (2) [2007年07月13日]
· 廖承志狱中诗画明志 [2007年07月13日]
·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湮没之谜 [2007年07月13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亨利·佐治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平均地权

  亨利·佐治 书籍: 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419页(553字) 【生卒】:1839-1897 【介绍】: 孙中山有时译作佐治基亨利、轩利佐治等,今译亨利·乔治。 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幼年家贫,未满十四岁便辍学做工。 1858年在加州一家报社工作。1871-1875年与人合办《旧金山每日晚邮报》。 1858-1880年参加民主党政治活动。1886年竞选纽约市长,失败。1897年在再次参加竞选中去世。代表作为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因》,因迎合其时人们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不满情绪,大受欢迎,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该书将正统的李嘉图的地租论赋以新义,把报酬递减律和边际生产力论运用于土地方面,提出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日益不足,从而使地价上升,游手好闲的地主不惜牺牲生产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代价,为自己攫取更高的收益。这种不劳而获的经济地租,应由国家全部征收。主张取消其他税收,实行征收经济地租的单一税制。并提倡公用事业公有化。 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垄断土地致富,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实现人类文明共享的“社会主义”。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接受这一学说,构成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 孙自称:“对于欧美之经济学说,最服膺美人亨利·佐治之单税论”,认为单税法、土地国有最适宜 中国 社会经济之改革。 在民生主义论述中多次征引其观点。
  為什么翻譯官能成為漢學家?為什么通事和買辦沒有分化出學問家? - 民初思韻 (rocidea.com)

烏泰叛亂民國元年(1912年)

烏泰叛亂 烏泰叛亂 內蒙古哲民國元年(1912年)里木盟原副盟長、科爾沁右翼前旗的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1866年-1920年)發動的一場旨在分裂國家的叛亂,叛亂很快得到平息。平叛被稱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基本介紹 名稱:烏泰叛亂 時間:民國元年(1912年) 參戰方: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 ,吳俊升 結果:吳俊升勝 參戰方兵力:烏泰3000,吳俊升不詳 過程 早在晚清時期,烏泰就與沙俄勾結。辛亥革命爆發後,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獨立”,成立所謂“蒙古國”,並向內蒙古各旗宣示,號召歸順。1912年初,烏泰決定回響外蒙的呼喚,宣布“獨立”,公開叛亂。烏泰一方面派人潛赴外蒙聯絡,請求外蒙和沙俄的支持援助;一方面在本旗及周圍各旗煽動蠱惑,挑唆民族仇恨,號召蒙民起事,驅逐漢人。 洮南知府把烏泰的陰謀活動及時報告給奉天都督趙爾巽,並派人赴王府勸說。烏泰見事已敗露,遂決定立即發動。從8月8日到20日,烏泰接連發布文告,宣告“本旗將及二十萬人結成一體,毫無退志,共願趨向庫倫”。8月20日,烏泰在葛根廟正式宣布科右前旗獨立,發布《東蒙古獨立宣言》:“……共和實有害於蒙古,今庫倫皇帝派員勸導加盟,並由俄國供給武器彈藥,茲宣告獨立與中國永絕。” 烏泰將欺騙脅迫而來的3000多人分三路:中路命錫勒圖喇嘛為元帥,由王府出發,直取洮南;左路命葛根喇嘛為元帥,從葛根廟出發,進攻靖安(今白城子);右路以嘎欽喇嘛為統領,攻取突泉並夾攻洮南。另有一路負責後方治安及糧草接濟。 奉天都督趙爾巽聞訊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在奉天設軍事統帥部,在昌圖設統帥支部,命駐遼源(鄭家屯)的奉天后路巡防隊統領吳俊升速率所部馳赴洮南前線。同時,黑龍江都督宋小濂率兵警戒嫩江沿岸並進擊科右後旗;吉林都督陳昭常從伯都出兵截擊沙俄可能派出的援軍。此外,還從新民屯附近駐軍抽調步炮兵4個營與第24鎮的騎兵旅配合,警戒遼河地區,並向鄭家屯前進待命。 吳俊升計畫率部由靖安西繞,直攻叛軍要地葛根廟。但他率軍離開洮南後,叛軍卻首先攻占了鎮東縣城。吳遂“於22日督隊馳援,歷戰數時,槍斃蒙兵23名奪獲快槍5桿……當將鎮東克復”。 與此同時,烏泰叛軍的中路統領錫勒圖喇嘛率一部叛軍直抵洮南城北。洮南知府棄城而走,好在吳俊升的巡防隊於23日晚趕回洮南。隨後,雙方在洮兒河南北兩岸展開激戰。吳軍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