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阿伯丁大学毕业的两个英国医生知道他们解救的是一个到使馆碰瓷的中国恐怖主义分子吗?】

 【阿伯丁大学毕业的两个英国医生知道他们解救的是一个到使馆碰瓷的中国恐怖主义分子吗?】

1970年,阿伯丁研究生医学简报( Aberdeen Post-Graduate Medical Bulletin)刊登文章写道:“人们不禁会想,当年如果不是阿伯丁大学毕业的两个医生努力解救了某个中国医生,当今世界的局面会有怎样的不同。”

1896年如果没有康德黎和孟生两位英国医生相救,被清朝驻伦敦公使馆扣押的孙中山原本会被偷送回中国,命运难测......bbc.in/3DzcpCd

【历史上的今天】 1896年10月23日,在英国政府的压力下,被拘押在伦敦大清英国公使馆13天的孙文被释放。 为博取同情,他当时对老师、媒体和英国政府撒了两个谎: 1. 他是在去教堂的途中被强行绑架进使馆; 2. 虚构自己参加的是澳門改良主義的立宪維新黨「少年中國黨」,隐瞒创建興中會鼓动暴力反政府。

看了孙中山伦敦蒙难记,越发的感觉不要追星,很多明星的成功纯属巧合,绝大多数人是浪得虚名。

根据历史学者萧若元和权威学者黄宇和阐述,孙中山最初于大清驻伦敦使馆外游荡,并计划争取使馆内华人支持革命。 他還曾在大清駐美使館宣講過革命,但是使館人表面贊成孫中山的想法,實際上卻想從香港富商那裡撈取好處,根本不關心革命。 孫文没想到自己已被跟蹤,以為倫敦沒人認識化名「陳文」的自己。

在被抓前一天,孫中山已經闖過一次使館。 10月10日上午,孫中山路過清使館的門口,遇到專學造炮的留學生宋芝田,向他詢問是否有廣東人在使館,宋回答「有」。孫中山請他引見,於是進入了使館內,見到了廣東「老鄉」的四等翻譯官鄧廷鏗,孫中山在海外「遇同鄉分外愜意」。

孙在廣州行醫時曾與鄧有過一面之緣,但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姓名,所以兩人在使館見到時格外親熱。恰巧孫在告別前拿出金表看時間,鄧也抓住孫的胳膊觀賞金表,一眼看到了上面露出了「sun」的英文刻字,鄧立即恍然大悟,站在自己對面的竟然就是清廷重金懸賞的對象,但他不動聲色,穩住了孫文。

10月11日上午,按約定時間,孫中山又興沖沖地進了使館。他並不知道,這時使館已作好捉拿他的準備。吃過午飯,鄧廷鏗請孫登樓,參觀使館的會客廳、籤押室和臥室等,鄧、馬二人一起引著孫中山繼續上樓。馬格里先進了預備好的空房,作開門待客狀,而鄧廷鏗則守在門外。待孫中山一進房門,外面立即加了鎖。
馬格里道,你金表內刻「孫文」二字,定是孫文,「現奉欽差之諭將你扣留」,并告訴孫中山,必須待在這個房間,「不作犯人看待,只不許出門,如要看書均可取來」。之後鄧又進去問:你是孫文,號逸仙,再號帝象,字載之否?「孫低頭不答,云:『可准我回客棧然後再來或與人同去否?』鄧答:皆不能准。」
雖然孫中山當年在脫險後所寫的《倫敦蒙難記》里形容自己被誘騙、劫持到清駐英使館,但這些說辭在晚年時被他自己幾次在戴季陶、胡漢民、陳少白等多人面前推翻,他說這種被劫持的說法,是為了表示清使館侵犯英國主權和製造輿論效果。
使馆原计划是逮捕孙,将他秘密遣送回国,接受法律制裁。 孙得机会说服公使馆内一名英国仆人柯尔,将自己比作遭土耳其人迫害的亚美尼亚基督徒,称中国皇帝也要杀中国基督徒,孙给柯尔20英镑现金,并允诺事后再给他一千英镑,从而获得其协助,将便条交给住在附近街区的的昔日医学院恩师康德黎。

字条上头写着:“予于前星期日,被二华人始则施以诱骗,继则复骤加强暴,将予幽禁于中国使馆中。一、二日后,使馆将特雇一船,解予回国,回国后必被斩首,奈何?”

孙文被通缉是因为廣州暴动。1895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之际,3月16日,興中會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采用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孙文从事革命之秋,教会惧其波及,宣言把孙驱逐出堂。孙广征同志,定重阳节(10月26日)为起义之日。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
【欺世盗名的《倫敦蒙難記》】 《倫敦蒙難記》第一章提到孫文在1892年加入澳門改良主義的維新黨「少年中國黨(Young China Party)」,實際上是指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的革命組織興中會,為避清廷耳目故意把時、地、宗旨搞亂,糾合全體黨員聯名向清廷上書請願立憲、在上海設總部等敘述與事實不符。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亨利·佐治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平均地权

  亨利·佐治 书籍: 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419页(553字) 【生卒】:1839-1897 【介绍】: 孙中山有时译作佐治基亨利、轩利佐治等,今译亨利·乔治。 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幼年家贫,未满十四岁便辍学做工。 1858年在加州一家报社工作。1871-1875年与人合办《旧金山每日晚邮报》。 1858-1880年参加民主党政治活动。1886年竞选纽约市长,失败。1897年在再次参加竞选中去世。代表作为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因》,因迎合其时人们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不满情绪,大受欢迎,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该书将正统的李嘉图的地租论赋以新义,把报酬递减律和边际生产力论运用于土地方面,提出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日益不足,从而使地价上升,游手好闲的地主不惜牺牲生产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代价,为自己攫取更高的收益。这种不劳而获的经济地租,应由国家全部征收。主张取消其他税收,实行征收经济地租的单一税制。并提倡公用事业公有化。 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垄断土地致富,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实现人类文明共享的“社会主义”。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接受这一学说,构成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 孙自称:“对于欧美之经济学说,最服膺美人亨利·佐治之单税论”,认为单税法、土地国有最适宜 中国 社会经济之改革。 在民生主义论述中多次征引其观点。
  為什么翻譯官能成為漢學家?為什么通事和買辦沒有分化出學問家? - 民初思韻 (rocidea.com)

烏泰叛亂民國元年(1912年)

烏泰叛亂 烏泰叛亂 內蒙古哲民國元年(1912年)里木盟原副盟長、科爾沁右翼前旗的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1866年-1920年)發動的一場旨在分裂國家的叛亂,叛亂很快得到平息。平叛被稱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基本介紹 名稱:烏泰叛亂 時間:民國元年(1912年) 參戰方: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 ,吳俊升 結果:吳俊升勝 參戰方兵力:烏泰3000,吳俊升不詳 過程 早在晚清時期,烏泰就與沙俄勾結。辛亥革命爆發後,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獨立”,成立所謂“蒙古國”,並向內蒙古各旗宣示,號召歸順。1912年初,烏泰決定回響外蒙的呼喚,宣布“獨立”,公開叛亂。烏泰一方面派人潛赴外蒙聯絡,請求外蒙和沙俄的支持援助;一方面在本旗及周圍各旗煽動蠱惑,挑唆民族仇恨,號召蒙民起事,驅逐漢人。 洮南知府把烏泰的陰謀活動及時報告給奉天都督趙爾巽,並派人赴王府勸說。烏泰見事已敗露,遂決定立即發動。從8月8日到20日,烏泰接連發布文告,宣告“本旗將及二十萬人結成一體,毫無退志,共願趨向庫倫”。8月20日,烏泰在葛根廟正式宣布科右前旗獨立,發布《東蒙古獨立宣言》:“……共和實有害於蒙古,今庫倫皇帝派員勸導加盟,並由俄國供給武器彈藥,茲宣告獨立與中國永絕。” 烏泰將欺騙脅迫而來的3000多人分三路:中路命錫勒圖喇嘛為元帥,由王府出發,直取洮南;左路命葛根喇嘛為元帥,從葛根廟出發,進攻靖安(今白城子);右路以嘎欽喇嘛為統領,攻取突泉並夾攻洮南。另有一路負責後方治安及糧草接濟。 奉天都督趙爾巽聞訊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在奉天設軍事統帥部,在昌圖設統帥支部,命駐遼源(鄭家屯)的奉天后路巡防隊統領吳俊升速率所部馳赴洮南前線。同時,黑龍江都督宋小濂率兵警戒嫩江沿岸並進擊科右後旗;吉林都督陳昭常從伯都出兵截擊沙俄可能派出的援軍。此外,還從新民屯附近駐軍抽調步炮兵4個營與第24鎮的騎兵旅配合,警戒遼河地區,並向鄭家屯前進待命。 吳俊升計畫率部由靖安西繞,直攻叛軍要地葛根廟。但他率軍離開洮南後,叛軍卻首先攻占了鎮東縣城。吳遂“於22日督隊馳援,歷戰數時,槍斃蒙兵23名奪獲快槍5桿……當將鎮東克復”。 與此同時,烏泰叛軍的中路統領錫勒圖喇嘛率一部叛軍直抵洮南城北。洮南知府棄城而走,好在吳俊升的巡防隊於23日晚趕回洮南。隨後,雙方在洮兒河南北兩岸展開激戰。吳軍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