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二十世纪东亚的博弈——日本与苏联

 http://www.bw40.net/7659.html/7

二十世纪东亚的博弈——日本与苏联

 军事  sean   25359℃  0评论

在二十年代大部分时间内,起主要作用的、担任远东局主席、负远东革命主要领导责任的人是维经斯基(1893-1953,在华期间化名吴廷康,笔名魏琴、卫金等。维经斯基于1920年4月第一次进入中国,为共产党的成立提供组织和经费,此后和马林交替着在中国活动)。领到他的钱的人是李立三、顾顺章、周恩来这些人,他们拿到了这些钱以后,展开的活动包括几方面,首先是帮会工作,就是你要加入青帮或者其他的帮派,拜当地大爷为师,然后你自己当小弟。通过帮会工作,把帮会的门徒组织起来,把他们改组为真正革命的工会。因为工会在当时中国的条件下,工会和帮会是一回事。无产阶级的劳工,基本上就是在青帮的保护之下的,所以李立三就拜了青帮的大佬常玉清,青帮当时的说法叫做老爷子,常老爷子常玉清。李立三是常玉清的门徒。这个门徒身份是他能够在上海发动五卅运动的根本。

五卅运动照现在的说法是工人运动,实际上照当时资产阶级人士看来,是一个黑帮运动。顾顺章和周恩来的交涉对象更加NB一点,就是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杜月笙和黄金荣。在1927年上海革命的前夜,周恩来派汪寿华(1901-1927,原名何纪元,1923年加入共产党,发动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暴动的主要负责人,曾多次通过绑架方式进行筹款,后被杜月笙活埋)拜在杜月笙门下。注意,他不是直接以共产党身份拜在杜月笙门下的,他首先戴了几层白手套:他以国民党员的身份拜在杜月笙的门下,加入了青帮;然后以杜月笙弟子的身份,去组织上海的帮会。周恩来的报告是这么说的:上海的流氓无产者、帮会成员,还有逃兵,共有几万人,他们目前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在将来的革命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1926年底和1927年初,就是北伐军正在蒋介石率领下从南昌东下,快要逼近上海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共产国际决定在上海发动起义,他们的依靠力量就是上述这三种人。当然仅仅依靠下层的力量是不够的,重要的还是打通上层关系,以租界为避难所。因为华界——就是中国人居住的地区,在法律上属于中国的地区,由北洋军阀的李宝章(孙传芳部将)控制,这些人是可以决定逮捕你的。因此共产党的主要机关迁入了租界,准确的说是迁到法租界,而法租界的大佬就是法租界的总巡抚,大名鼎鼎的青帮大佬黄金荣。周恩来和汪寿华跟杜月笙谈判,希望他看在江湖道义的份上,保护当地的共产党成员。

于是,发生了你想象不到的、比小说还要精彩的一幕。他们在共产国际上海资产阶级各路匪谍、租界当局和帮会召开这一次秘密交涉,有几个主要代理人:我们都熟悉的周恩来同志、汪寿华同志代表共产党这一方;工部局的董事会代表帝国主义和上海资产阶级一方;著名的东正教徒,安利烈•帕夫洛维奇•虞——我们中国人叫做虞洽卿,他是苏联的老牌间谍,因为东正教会当时是上海的一个著名的间谍窝,但他同时也是上海商会的重要主持人,五卅运动的主要幕后推手之一——充当调解人;杜月笙和黄金荣也参加了这场活动。活动调解出来的结果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的材料已经很不完全,就我看到的材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杜月笙用五千大洋资助周恩来和汪寿华闹革命;杜月笙去负责召集青帮大佬去说服总巡抚黄金荣,通过他说服租界当局,保护在租界的共产党人;同时,共产党人向租界和工部局保证,共产党人不会越过租界的边界,将会保护在上海的外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

这次交易达成的结果就是,李宝章派出他的便衣侦探进入租界抓共产党的时候,被黄金荣领导的租界警察反过来逮捕了,押解出境。押解出境,工部局和法租界当局对这些活动提出的官方理由是这样的:“租界不属于中国主权管辖氛围内,法律上属于中立区。国民党、共产党发动的北伐战争和北洋军阀战争,法律上讲属于中国内战。中国内战应该在中国人管辖区域进行,不应该干涉租界的政治秩序。共产党成员逃到租界里面,是出于政治原因,按照国际法,属于政治犯的范围。租界当局,作为外国人,他们不介入中国内战,在中国内战中严守中立,有义务保护中国的政治犯。”于是北洋军阀面对这种理由,以后就是完全傻眼了。但是这样做也没有防止我们亲爱的共产党理直气壮地指控孙传芳和段祺瑞是帝国主义的工具;而上海的革命者,发动革命的理由是打倒帝国主义。更精彩的内容在下面。杜月笙为共产党做了这么多事情以后,汪寿华代表周恩来很婉转地问他,向他表示感谢,其实就是试探一下他的态度的意思。杜月笙表示说,你们不用感谢我,江湖人的道义就是你帮我我也帮你。汪寿华一听就明白了,那么你想要什么呢?杜月笙回答说,别的不要,你只要把上海的鸦片贸易保留给我,我就心满意足了。汪寿华回告周恩来。于是双方交易正式达成,杜月笙得到了他的鸦片,而周恩来得到了上海的革命临时委员会。

上海革命临时委员会,可以说是统战史上的第三座丰碑。第一座丰碑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远东共和国,第二座丰碑是鲍罗廷主持的广州革命政府,第三座丰碑就是维经斯基同志领导、由周恩来充当中间人、名义上由国民党的纽永建出面的上海临时政府。这个临时政府在民间有另外一个绰号叫做青帮政府。因为它总共有十九名委员,其中有十名共产党成员和三名公认的青帮。其实,当时普遍的舆论只了解外表上谁是青帮,所以说它是青帮政府。但这个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我们后来人会发现,这三名青帮其实都是隐藏的共产党地下党员。他们到底是忠于青帮还是忠于共产党是很难说的。青帮政府这个词之所以出来是因为当时北方有另外一个青帮政府,就是依附于张作霖这个大军阀的另一个小军阀,直隶军阀褚玉璞(1887-1929,1926-1928年间为直隶军务督办兼省长,他试图组织清一色的青帮政府,许多部下投在袁克文门下),他异想天开,他自己跟青帮的关系很好,又跟青帮的另一位大佬袁克文,就是袁世凯的儿子,当年反对袁世凯称帝那位仁兄。他是,后来袁世凯垮台以后,这家伙变成一个诗人,诗酒风流,最后像所有的诗人一样,不善于理财。最后把袁世凯留给他的家当卖了不少以后,快要混不下去了,投到青帮名下。青帮觉得这家伙好歹还是大皇帝的儿子,有必要给他养起来。于是就在青帮当中给了他一个很高的辈分,算是一个青帮的荣誉领袖。所以直隶在他的领导之下就组织了一个包括很多帮会成员的政府,号称是北方的青帮政府。南方的青帮政府就是维经斯基和周恩来幕后牵线成的这个政府。其实这个政府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当时舆论所说的三位青帮大佬,其实,我们说说他们的名字就够了:第一位,李立三;第二位,汪寿华;第三位,顾顺章。我想,说出这三个名字以后,大家心里就有数了。但是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三位是共产党成员,他们在五卅运动和以后的工人运动露头的时候,都是以青帮大哥大的身份出面来号召群众的。这是统战的第三阶段。

(四)蒋介石的反击

国民党本来是应该完成了它北伐的使命以后二十年才被徐徐替代,这才是一个合理的节奏。但是共产党这样过早地暴露了自己,也就把自己赶到穷乡僻壤当中,而国民党得到了上海和东南沿海地区。

上海是非同小可的地方,它占据着当时中国全国税收的一半还要多。你只要占据了上海,那么其他各地军阀至少在钱这上面是没办法跟你对抗的。蒋介石率领他的部队开进上海的时候,他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情况。蒋自己的部队,从南昌打过来以后,渐渐地跟武汉的中央政府开始闹翻了。鲍罗廷在汉口,企图扶植唐生智(1889-1970,湘军出身,勾结国共反叛,北伐时成为党军主力之一,一度控制两湖军政大权,后被蒋击败)来代替他。蒋介石现在处于一个进退失据的状态,他自己的部队中有不少的共产党人,他进入了这个上海,基本上已经被名义上不是共产党人、但是实际上是共产党人的帮会组织控制了。只要这些人在上海掌权,他很难得到上海的税收。而上海的巨额税收,只要经过足够时间的发酵,就很容易把他手下的那些五花八门的部队的一部分拉过去,而他手下的部队已经有一部分表现得非常不稳了。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二十世纪东亚的博弈——日本与苏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亨利·佐治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平均地权

  亨利·佐治 书籍: 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419页(553字) 【生卒】:1839-1897 【介绍】: 孙中山有时译作佐治基亨利、轩利佐治等,今译亨利·乔治。 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幼年家贫,未满十四岁便辍学做工。 1858年在加州一家报社工作。1871-1875年与人合办《旧金山每日晚邮报》。 1858-1880年参加民主党政治活动。1886年竞选纽约市长,失败。1897年在再次参加竞选中去世。代表作为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因》,因迎合其时人们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不满情绪,大受欢迎,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该书将正统的李嘉图的地租论赋以新义,把报酬递减律和边际生产力论运用于土地方面,提出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日益不足,从而使地价上升,游手好闲的地主不惜牺牲生产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代价,为自己攫取更高的收益。这种不劳而获的经济地租,应由国家全部征收。主张取消其他税收,实行征收经济地租的单一税制。并提倡公用事业公有化。 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垄断土地致富,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实现人类文明共享的“社会主义”。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接受这一学说,构成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 孙自称:“对于欧美之经济学说,最服膺美人亨利·佐治之单税论”,认为单税法、土地国有最适宜 中国 社会经济之改革。 在民生主义论述中多次征引其观点。

哈同生于巴格达,原系犹太人,到中国后入英国籍。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海外回到上海,即应其请,先在其花园稍留。次日黄兴、沪军都督陈其美在其花园欢宴孙。

  哈同 书籍: 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570页(334字) 【生卒】:1847-1931 【介绍】: 生于巴格达,原系犹太人,到 中国 后入英国籍。 早年流浪于印度。1873年任职于香港沙逊洋行。次年任上海沙逊洋行经理,兼做鸦片、皮毛及外汇投机买卖。1901年自营哈同洋行。曾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及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藉势进行房地产投机,牟取暴利。在沪西有以其姓氏命名的哈同路(今铜仁路),又自建“爱俪园”,又名哈同花园(今上海展览馆),园内曾办仓圣明智大学。 与革命党人有联系。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海外回到上海,即应其请,先在其花园稍留。次日黄兴、沪军都督陈其美在其花园欢宴孙。1917年6月23日晚孙在其花园与程璧光等共商海军南下护法大计。1931年6月19日在上海病故。

烏泰叛亂民國元年(1912年)

烏泰叛亂 烏泰叛亂 內蒙古哲民國元年(1912年)里木盟原副盟長、科爾沁右翼前旗的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1866年-1920年)發動的一場旨在分裂國家的叛亂,叛亂很快得到平息。平叛被稱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基本介紹 名稱:烏泰叛亂 時間:民國元年(1912年) 參戰方: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 ,吳俊升 結果:吳俊升勝 參戰方兵力:烏泰3000,吳俊升不詳 過程 早在晚清時期,烏泰就與沙俄勾結。辛亥革命爆發後,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獨立”,成立所謂“蒙古國”,並向內蒙古各旗宣示,號召歸順。1912年初,烏泰決定回響外蒙的呼喚,宣布“獨立”,公開叛亂。烏泰一方面派人潛赴外蒙聯絡,請求外蒙和沙俄的支持援助;一方面在本旗及周圍各旗煽動蠱惑,挑唆民族仇恨,號召蒙民起事,驅逐漢人。 洮南知府把烏泰的陰謀活動及時報告給奉天都督趙爾巽,並派人赴王府勸說。烏泰見事已敗露,遂決定立即發動。從8月8日到20日,烏泰接連發布文告,宣告“本旗將及二十萬人結成一體,毫無退志,共願趨向庫倫”。8月20日,烏泰在葛根廟正式宣布科右前旗獨立,發布《東蒙古獨立宣言》:“……共和實有害於蒙古,今庫倫皇帝派員勸導加盟,並由俄國供給武器彈藥,茲宣告獨立與中國永絕。” 烏泰將欺騙脅迫而來的3000多人分三路:中路命錫勒圖喇嘛為元帥,由王府出發,直取洮南;左路命葛根喇嘛為元帥,從葛根廟出發,進攻靖安(今白城子);右路以嘎欽喇嘛為統領,攻取突泉並夾攻洮南。另有一路負責後方治安及糧草接濟。 奉天都督趙爾巽聞訊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在奉天設軍事統帥部,在昌圖設統帥支部,命駐遼源(鄭家屯)的奉天后路巡防隊統領吳俊升速率所部馳赴洮南前線。同時,黑龍江都督宋小濂率兵警戒嫩江沿岸並進擊科右後旗;吉林都督陳昭常從伯都出兵截擊沙俄可能派出的援軍。此外,還從新民屯附近駐軍抽調步炮兵4個營與第24鎮的騎兵旅配合,警戒遼河地區,並向鄭家屯前進待命。 吳俊升計畫率部由靖安西繞,直攻叛軍要地葛根廟。但他率軍離開洮南後,叛軍卻首先攻占了鎮東縣城。吳遂“於22日督隊馳援,歷戰數時,槍斃蒙兵23名奪獲快槍5桿……當將鎮東克復”。 與此同時,烏泰叛軍的中路統領錫勒圖喇嘛率一部叛軍直抵洮南城北。洮南知府棄城而走,好在吳俊升的巡防隊於23日晚趕回洮南。隨後,雙方在洮兒河南北兩岸展開激戰。吳軍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