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沙俄最疯狂的侵华计划,若阴谋能得逞,中国的版图将退至长城以南1904年,为争夺朝半岛和东北的控制权,日本与沙俄兵戎相见,最终以沙俄惨败告终。1905年,日俄代表签署《朴茨茅斯条约》,正式宣布结束战争。按照条约规定,沙俄将东北及朝半岛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就此,野心勃勃的“黄俄罗斯计划”彻底破产。

 沙俄最疯狂的侵华计划,若阴谋能得逞,中国的版图将退至长城以南

原创|发布:2018-10-16 20:13:15    更新:2018-10-16 20:13:15
阅读 10314赞 55
1904年,为争夺朝半岛和东北的控制权,日本与沙俄兵戎相见,最终以沙俄惨败告终。1905年,日俄代表签署《朴茨茅斯条约》,正式宣布结束战争。按照条约规定,沙俄将东北及朝半岛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就此,野心勃勃的“黄俄罗斯计划”彻底破产。

文/格瓦拉同志

沙皇俄国以掠夺起家,对邻国的领土永远都充满着强烈的占有欲,作为它的邻邦,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的中国,更是其垂涎三尺的对象。自从明末清初两国正式接壤开始,历代沙皇便将侵吞中国领土作为历届政府的头等大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成就”最辉煌者当属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此君在位26年间,竟强占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国土,实在是骇人听闻。

沙皇尼古拉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后,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在任期间(1881-1894年)实行战略收缩,十余年间只对外发起过一次小规模的战争,由此给了中国难得的“喘息期”。但到了其子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登基后,中国面临的形势便再度急剧恶化,而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后者制定了一项极为“宏伟”的侵华计划-“黄俄罗斯计划”。

简单来说,“黄俄罗斯计划”的内容,便是从新疆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起,到远东海港海参崴止,中间连成一条直线,将线北的外蒙、东北三省全境、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及内蒙部分地区侵占,像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一样,变为沙俄的领土。

“黄俄罗斯计划”示意图

如果这项计划最终能够得以实施,那么中国将丧失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大片国土(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隔长城与沙俄为邻。然而以沙俄贪得无厌的本性来分析,接下来它必然会发动新一轮的侵略活动。所以,在历代沙俄制定的侵华计划中,就阴狠毒辣而论,没有能出其右者。

尼古拉即位之初,为推行“黄俄罗斯计划”,遂以甲午战争为突破口,利用中国强烈的仇日情绪,加速拉拢清政府,意图在缔结盟约的幌子下,首先针对该计划的优先实施目标-东北,实施渗透、侵吞。为充分地释放“善意”,尼古拉先是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紧接着又利用李鸿章访俄参加其加冕礼的机会,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迫使后者同意签署《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又称“中俄密约”,1896年)。

沙俄为侵华修建的铁路网

按照这个密约,俄国以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为借口,不仅获得了军舰可自由驶进中国任何口岸的权利,还取得在黑龙江、吉林修筑铁路(中东铁路)及驻军的权利。不仅如此,沙俄还在东北境内广设教堂、学校、学会等机构,并发行多种报纸、杂志,意在对东北实行文化侵略,弱化当地民众的反俄情绪。不久,沙俄又强行租借旅顺、大连。至此,整个中国东北便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

然而势力范围毕竟不同于殖民地,而要想实现向后者的转化,完成“黄俄罗斯计划”中的终极目标,只能诉诸于战争的手段。于是在1900年7月,尼古拉打着“剿灭”义和团、“保护铁路”等旗号,在参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同时,又悍然出兵10余万、兵分五路入侵东北,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占领全境。当年10月,沙俄强迫盛京将军增祺签署《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在“交还”奉天的名义下,将整个东北变成沙俄实际上的殖民地。

侵华俄军在中国境内的合影

然而东北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地方,所以等到增祺擅订章程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朝哗然,连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也是无比震怒,不仅将增祺革职查办,并坚持不签字、履约,显示出难得的“硬气”。好在沙俄的卑鄙行径不仅得到东北民众的反抗,也招致其他列强的反对,迫使尼古拉无奈之余,只好跟清廷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1902年),并答应分阶段撤军。

然而沙俄一贯食言自肥,既然已将东北“吞”进去,又怎肯心甘情愿地再“吐”出来?所以,沙俄尽管跟清朝签订撤军条约,但是在履约时却寻找各种借口,屡屡拖延时间,到1903年4月时,竟然开始违约不撤。不仅如此,沙俄还照会清廷,另提所谓“七项撤军新条件”,并重新占领奉天,同时又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妄图继续霸占东三省,并对该地进行统治。

日俄战争漫画

这一次感到离奇愤怒的不仅有中国,还包括同样对东北有觊觎之心的日本。1904年,为争夺朝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日本与沙俄间兵戎相见,战争持续一年多时间,最终以沙俄惨败、日本惨胜告终。1905年,日俄两国代表签署《朴茨茅斯条约》,正式宣布结束战争。按照条约规定,沙俄将东北及朝半岛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就此,野心勃勃的“黄俄罗斯计划”彻底破产。

史料来源:《沙俄侵华史》、《帝国主义侵华史》、《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亨利·佐治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平均地权

  亨利·佐治 书籍: 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419页(553字) 【生卒】:1839-1897 【介绍】: 孙中山有时译作佐治基亨利、轩利佐治等,今译亨利·乔治。 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幼年家贫,未满十四岁便辍学做工。 1858年在加州一家报社工作。1871-1875年与人合办《旧金山每日晚邮报》。 1858-1880年参加民主党政治活动。1886年竞选纽约市长,失败。1897年在再次参加竞选中去世。代表作为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因》,因迎合其时人们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不满情绪,大受欢迎,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该书将正统的李嘉图的地租论赋以新义,把报酬递减律和边际生产力论运用于土地方面,提出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日益不足,从而使地价上升,游手好闲的地主不惜牺牲生产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代价,为自己攫取更高的收益。这种不劳而获的经济地租,应由国家全部征收。主张取消其他税收,实行征收经济地租的单一税制。并提倡公用事业公有化。 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垄断土地致富,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实现人类文明共享的“社会主义”。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接受这一学说,构成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 孙自称:“对于欧美之经济学说,最服膺美人亨利·佐治之单税论”,认为单税法、土地国有最适宜 中国 社会经济之改革。 在民生主义论述中多次征引其观点。

哈同生于巴格达,原系犹太人,到中国后入英国籍。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海外回到上海,即应其请,先在其花园稍留。次日黄兴、沪军都督陈其美在其花园欢宴孙。

  哈同 书籍: 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570页(334字) 【生卒】:1847-1931 【介绍】: 生于巴格达,原系犹太人,到 中国 后入英国籍。 早年流浪于印度。1873年任职于香港沙逊洋行。次年任上海沙逊洋行经理,兼做鸦片、皮毛及外汇投机买卖。1901年自营哈同洋行。曾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及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藉势进行房地产投机,牟取暴利。在沪西有以其姓氏命名的哈同路(今铜仁路),又自建“爱俪园”,又名哈同花园(今上海展览馆),园内曾办仓圣明智大学。 与革命党人有联系。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海外回到上海,即应其请,先在其花园稍留。次日黄兴、沪军都督陈其美在其花园欢宴孙。1917年6月23日晚孙在其花园与程璧光等共商海军南下护法大计。1931年6月19日在上海病故。

烏泰叛亂民國元年(1912年)

烏泰叛亂 烏泰叛亂 內蒙古哲民國元年(1912年)里木盟原副盟長、科爾沁右翼前旗的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1866年-1920年)發動的一場旨在分裂國家的叛亂,叛亂很快得到平息。平叛被稱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基本介紹 名稱:烏泰叛亂 時間:民國元年(1912年) 參戰方: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 ,吳俊升 結果:吳俊升勝 參戰方兵力:烏泰3000,吳俊升不詳 過程 早在晚清時期,烏泰就與沙俄勾結。辛亥革命爆發後,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獨立”,成立所謂“蒙古國”,並向內蒙古各旗宣示,號召歸順。1912年初,烏泰決定回響外蒙的呼喚,宣布“獨立”,公開叛亂。烏泰一方面派人潛赴外蒙聯絡,請求外蒙和沙俄的支持援助;一方面在本旗及周圍各旗煽動蠱惑,挑唆民族仇恨,號召蒙民起事,驅逐漢人。 洮南知府把烏泰的陰謀活動及時報告給奉天都督趙爾巽,並派人赴王府勸說。烏泰見事已敗露,遂決定立即發動。從8月8日到20日,烏泰接連發布文告,宣告“本旗將及二十萬人結成一體,毫無退志,共願趨向庫倫”。8月20日,烏泰在葛根廟正式宣布科右前旗獨立,發布《東蒙古獨立宣言》:“……共和實有害於蒙古,今庫倫皇帝派員勸導加盟,並由俄國供給武器彈藥,茲宣告獨立與中國永絕。” 烏泰將欺騙脅迫而來的3000多人分三路:中路命錫勒圖喇嘛為元帥,由王府出發,直取洮南;左路命葛根喇嘛為元帥,從葛根廟出發,進攻靖安(今白城子);右路以嘎欽喇嘛為統領,攻取突泉並夾攻洮南。另有一路負責後方治安及糧草接濟。 奉天都督趙爾巽聞訊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在奉天設軍事統帥部,在昌圖設統帥支部,命駐遼源(鄭家屯)的奉天后路巡防隊統領吳俊升速率所部馳赴洮南前線。同時,黑龍江都督宋小濂率兵警戒嫩江沿岸並進擊科右後旗;吉林都督陳昭常從伯都出兵截擊沙俄可能派出的援軍。此外,還從新民屯附近駐軍抽調步炮兵4個營與第24鎮的騎兵旅配合,警戒遼河地區,並向鄭家屯前進待命。 吳俊升計畫率部由靖安西繞,直攻叛軍要地葛根廟。但他率軍離開洮南後,叛軍卻首先攻占了鎮東縣城。吳遂“於22日督隊馳援,歷戰數時,槍斃蒙兵23名奪獲快槍5桿……當將鎮東克復”。 與此同時,烏泰叛軍的中路統領錫勒圖喇嘛率一部叛軍直抵洮南城北。洮南知府棄城而走,好在吳俊升的巡防隊於23日晚趕回洮南。隨後,雙方在洮兒河南北兩岸展開激戰。吳軍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