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列寧在倫敦的抉擇:要不要搶銀行鬧革命?1902-1903年 1903年的革命黨大會 1907年,革命黨大會因為被丹麥、瑞典和挪威當局明令禁止,將會址搬到了倫敦。這次會議發生在1905年大規模抗議沙皇的騷動之後。這是革命前最後一次全會。

 不僅可以幫助他建立革命同道關係網,還能傳播他喜歡的政治分析。

列寧在倫敦的抉擇:要不要搶銀行鬧革命?

  • BBC
  • 馬丁·羅森堡姆(Martin Rosenbaum)
列寧向"紅軍"發表演說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列寧向「紅軍」發表演說

1903年8月,有一小群熱心政治的俄羅斯異見人士在倫敦開了一次會。他們個個都是熱血沸騰的革命者,會場裏群情激動、唇槍舌劍、好不熱鬧。

他們大概有50人左右,其中有弗拉基米爾·列寧、列夫·托洛茨基和其他死心塌地的革命積極份子,一門心思要把俄羅斯沙皇趕下台。

當時的政治觀點相爭似乎並不重要,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卻曾經翻捲起無數浪花,影響深遠。

100多年前的俄羅斯革命運動分成兩大派: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就在倫敦伊斯靈頓(Islington)的一個酒吧裏,舉行了一次重要的投票。

由列寧領導的「強硬派」布爾什維克人,希望組建一個高度集權,組織紀律嚴明的政黨;而「溫和派」孟什維克更喜歡與其他同情革命的力量,組建一個鬆散的、基礎廣泛的聯盟。

隨後的幾年裏,隨著各種問題和隸屬關係的變動,這兩派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直到14年後的俄國「十月革命」。

伊斯靈頓(Islington)的酒吧"三個約翰"
圖像加註文字,

位於倫敦市中心伊斯靈頓(Islington)的酒吧「三個約翰」是俄國革命黨1903年召開大會的地點。

1917年,俄國發生了第二次革命,也就是所謂「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人奪取了政權。孟什維克先是被排擠,後被擊敗。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成立了蘇聯。

1903年在倫敦召開的會議,是兩派裂痕初顯之時。列寧的布爾什維克派在黨員組織紀律問題上以幾票之差未能得以通過。

不過,當時有七名反對列寧的代表,因其它分歧退出了大會,使得布爾什維克派在黨報編輯部的關鍵投票中獲勝。

酒吧黨會

這一投票結果讓列寧將自己這一派稱為「布爾什維克」,即俄語中的「多數派」,於是他的對手稱為「孟什維克」,即「少數派」。

會議中雙方分歧異常尖銳。據早期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理查德姆林說,列寧的筆記顯示這次吵吵嚷嚷的大會開在伊斯林頓「三個約翰」酒吧(Three Johns)內。

Fulbourne Street, Whitechapel
圖像加註文字,

倫敦東部白教堂區(Whitechapel)富爾邦路(Fulbourne Street)上的這幢樓,是1907年列寧、托洛茨基、斯大林、高爾基等人召開黨代會的地方。

曾經撰寫《俄國革命——人民歷史》一書的作家尼爾 福克納說:「1903年的倫敦大會在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發展過程中決定了方向,意義極為重大。」

當然,不同的政治觀點對這次會議的意義看法也會截然不同。

「很多革命的左派會說,是革命還是改良,這次會議標誌著兩派分道揚鑣。」

「但是很多開明的評論人士會覺得,這次會議好像一顆種子,最終變成了1930年代的蘇聯勞改營。」

這些俄國革命黨人,為了避免被監視,將開會的地點從一個酒吧轉到另一個酒吧。他們在英國工會活躍人士中不乏支持者,知道哪些酒吧裏有適合聚會的會議室。

列夫·托洛茨基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列夫·托洛茨基與列寧首次謀面是在倫敦。

他們第一次的開會地點是倫敦市中心夏洛特街(Charlotte Street)上的一個夜總會,但其他的開會地點現在已經沒有記錄了。

實際上1903年的革命黨大會原本是在布魯塞爾開場的,但是因為受到比利時警方的騷擾才搬到倫敦。英國當局比起其他很多的歐洲國家政府,對流亡的俄羅斯革命者們顯示出更大的容忍和接納。

正是由於英國當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俄羅斯革命運動中的一些其它重要事件有些也發生在英國。

1907年,革命黨大會因為被丹麥、瑞典和挪威當局明令禁止,將會址搬到了倫敦。這次會議發生在1905年大規模抗議沙皇的騷動之後,因此規模大了不少,代表超過300人。

大會地點是倫敦東區哈克尼(Hackney)的兄弟會教堂。這座教堂如今已經被推倒重建成了住宅樓。

前來參加會議的包括未來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幾乎所有領袖人物:列寧、托洛斯基、斯大林(當時還是個小角色)、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李維諾夫和著名的俄羅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這是革命前最後一次全會。

Tavistock Place 牆上的標誌
圖像加註文字,

列寧曾在倫敦市中心的這個地方住過一段時間,如今牆上的標誌這樣寫道:列寧——蘇聯建立者,1908年在此居住。

與會者首先登記開會的地點,是倫敦東部白教堂區(Whitechapel)富爾邦路(Fulbourne Street)上的一幢樓。現在這幢樓還在,當時是猶太社會主義活動人士俱樂部所在地。

斯大林和後來成為蘇聯外交部長的馬克西姆·李季諾夫寄宿在附近菲爾德門街(Fieldgate Street)上一個簡陋房子裏,這條街上現在蓋了很多更適宜居住的公寓大樓。

大會上,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分歧越來越大。其中一個討論的問題是:是不是應該批准搶劫銀行來為革命活動籌募資金。

絶大多數的與會代表窮得叮當響,連回鄉的路費都沒有,直到倫敦一個生產肥皂的古怪商人旁觀了大會深受啟發後,同意給革命黨人貸一筆款。

列寧
圖像加註文字,

蘇聯創始人弗拉基米爾·列寧曾經在倫敦生活多年,編撰革命雜誌《紅星報》

此前的1902-1903年間,列寧曾在倫敦呆了約一年時間。他主要時間和精力都在大英博物館的閲覽室裏研究和寫作,編輯革命刊物《火星報》。

列寧室

列寧在大英博物館的閲覽室內鑽研經濟學著作和有關俄國農民的著作。

列寧在這裏讀到的很多書,在俄國不會准許發行,因此列寧曾感慨英國政府對圖書館的投入之大和決心。他告訴朋友說:「英國資產階級對圖書館真捨得花錢,圖書館就應該這樣。」

列寧多次訪問倫敦,基本都住在布魯姆斯伯裏(Bloomsbury)區附近,這樣方便他去博物館。

1902年,《火星報》在倫敦印刷,被偷運到歐洲進入俄羅斯。一個支持革命的左翼出版公司給列寧提供了辦公室和印刷設備。

「列寧室」
圖像加註文字,

倫敦的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內有一間「列寧室」。

如今,這裏是位於科樂肯威爾(Clerkenwell)的馬克思紀念圖書館。他們還保留了一間「列寧室」,裏面擺放了他的小雕像、《火星報》的最初版本和《列寧選集》。

列寧室外的牆上掛了一幅地圖,顯示當年偷運《火星報》的路線。對列寧來說,這本革命刊物不僅可以幫助他建立革命同道關係網,還能傳播他喜歡的政治分析。

1902年10月,列寧和托洛茨基的初次見面就是在倫敦。他們討論了俄羅斯的政治局勢,列寧還帶托洛茨基到倫敦四處去兜風看風景。

他倆經過議會大廈時,列寧向托洛茨基說:"那是他們著名的威斯敏斯特。"

托洛茨基後來寫道,列寧說「他們」並不是指英國,而是說「他們統治階級的」。

然而,正是那個議會以及它所代表的體制,讓列寧、托洛茨基和他們的同志,在英國享受了政治上的自由,追逐他們的革命理想。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亨利·佐治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平均地权

  亨利·佐治 书籍: 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419页(553字) 【生卒】:1839-1897 【介绍】: 孙中山有时译作佐治基亨利、轩利佐治等,今译亨利·乔治。 美国土地改革论者和经济学家。幼年家贫,未满十四岁便辍学做工。 1858年在加州一家报社工作。1871-1875年与人合办《旧金山每日晚邮报》。 1858-1880年参加民主党政治活动。1886年竞选纽约市长,失败。1897年在再次参加竞选中去世。代表作为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因》,因迎合其时人们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不满情绪,大受欢迎,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该书将正统的李嘉图的地租论赋以新义,把报酬递减律和边际生产力论运用于土地方面,提出经济发展导致土地日益不足,从而使地价上升,游手好闲的地主不惜牺牲生产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代价,为自己攫取更高的收益。这种不劳而获的经济地租,应由国家全部征收。主张取消其他税收,实行征收经济地租的单一税制。并提倡公用事业公有化。 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垄断土地致富,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实现人类文明共享的“社会主义”。孙中山1896年后接触到该书,接受这一学说,构成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 孙自称:“对于欧美之经济学说,最服膺美人亨利·佐治之单税论”,认为单税法、土地国有最适宜 中国 社会经济之改革。 在民生主义论述中多次征引其观点。
  為什么翻譯官能成為漢學家?為什么通事和買辦沒有分化出學問家? - 民初思韻 (rocidea.com)

烏泰叛亂民國元年(1912年)

烏泰叛亂 烏泰叛亂 內蒙古哲民國元年(1912年)里木盟原副盟長、科爾沁右翼前旗的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1866年-1920年)發動的一場旨在分裂國家的叛亂,叛亂很快得到平息。平叛被稱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基本介紹 名稱:烏泰叛亂 時間:民國元年(1912年) 參戰方: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 ,吳俊升 結果:吳俊升勝 參戰方兵力:烏泰3000,吳俊升不詳 過程 早在晚清時期,烏泰就與沙俄勾結。辛亥革命爆發後,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獨立”,成立所謂“蒙古國”,並向內蒙古各旗宣示,號召歸順。1912年初,烏泰決定回響外蒙的呼喚,宣布“獨立”,公開叛亂。烏泰一方面派人潛赴外蒙聯絡,請求外蒙和沙俄的支持援助;一方面在本旗及周圍各旗煽動蠱惑,挑唆民族仇恨,號召蒙民起事,驅逐漢人。 洮南知府把烏泰的陰謀活動及時報告給奉天都督趙爾巽,並派人赴王府勸說。烏泰見事已敗露,遂決定立即發動。從8月8日到20日,烏泰接連發布文告,宣告“本旗將及二十萬人結成一體,毫無退志,共願趨向庫倫”。8月20日,烏泰在葛根廟正式宣布科右前旗獨立,發布《東蒙古獨立宣言》:“……共和實有害於蒙古,今庫倫皇帝派員勸導加盟,並由俄國供給武器彈藥,茲宣告獨立與中國永絕。” 烏泰將欺騙脅迫而來的3000多人分三路:中路命錫勒圖喇嘛為元帥,由王府出發,直取洮南;左路命葛根喇嘛為元帥,從葛根廟出發,進攻靖安(今白城子);右路以嘎欽喇嘛為統領,攻取突泉並夾攻洮南。另有一路負責後方治安及糧草接濟。 奉天都督趙爾巽聞訊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在奉天設軍事統帥部,在昌圖設統帥支部,命駐遼源(鄭家屯)的奉天后路巡防隊統領吳俊升速率所部馳赴洮南前線。同時,黑龍江都督宋小濂率兵警戒嫩江沿岸並進擊科右後旗;吉林都督陳昭常從伯都出兵截擊沙俄可能派出的援軍。此外,還從新民屯附近駐軍抽調步炮兵4個營與第24鎮的騎兵旅配合,警戒遼河地區,並向鄭家屯前進待命。 吳俊升計畫率部由靖安西繞,直攻叛軍要地葛根廟。但他率軍離開洮南後,叛軍卻首先攻占了鎮東縣城。吳遂“於22日督隊馳援,歷戰數時,槍斃蒙兵23名奪獲快槍5桿……當將鎮東克復”。 與此同時,烏泰叛軍的中路統領錫勒圖喇嘛率一部叛軍直抵洮南城北。洮南知府棄城而走,好在吳俊升的巡防隊於23日晚趕回洮南。隨後,雙方在洮兒河南北兩岸展開激戰。吳軍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