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钱卓伦的履历: 曾历任排、连、营长及处长等职。1929年38岁擢升参谋本部高参。1932年4月13日任军事委员会高参。后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一次酒后不慎向中共地下党走漏“围剿”消息。1936年又得擢升军事委员会人事部长兼中央训练团军队人事管理人员训练班主任。
钱卓伦的履历: 曾历任排、连、营长及处长等职。1929年38岁擢升参谋本部高参。1932年4月13日任军事委员会高参。后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一次酒后不慎向中共地下党走漏“围剿”消息。1936年又得擢升军事委员会人事部长兼中央训练团军队人事管理人员训练班主任。
1937年七七事变后,钱卓伦曾任保定行营副参谋长,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参谋长。1938年6月2日任中将。1946年6月5日任国防部第一厅厅长。同年11月26日调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中将主任。1949年去台湾后,任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高级参谋兼“国防部”驻台办事处主任、國防部高參室主任。1953年12月退役。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1878年10月29日-1966年7月31日),德國陸軍上將。 1900年曾隨八國聯軍來華鎮壓義和團,1904年回國入讀戰爭學院,1907年畢業進入柏林大學東方學院學習日語。自1908年4月被調至總參謀部服務, 1912年4月被派遣到日本東京擔任德國駐日使館武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1914年8月一戰爆發,法肯豪森奉命回國任職参戰部隊。1927年開始擔任步兵學校校長,1930年退役。1934年受邀到中國擔任蔣介石的軍事顧問,整訓8个德械师,推動中德(軍火)貿易。 1935年8月20日,他向蔣介石呈送了《總顧問法肯豪森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認為「日方茍遇真實抵抗,則局勢迥異」,
「萬不可不戰而棄寸土」。該建議書不僅為國民政府應付華北危機提出了對策,也為爾後的長期抗戰擬訂了總藍圖,即持久抗戰 。法尔肯豪森建议蒋介石进行消耗战,因为他认为日本无法赢得长期战争。他提出以四川作為抗日的「最後防地」,还建议中国人在日军后方建立一些游击队。
根據法肯豪森的整軍備戰建議,陸軍整理處於1935年春在武漢行營設立,由陳誠任處長,總理整軍事宜。截至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中國接受德國顧問訓練並有部分德式裝備的軍隊已達30萬人之眾。整理處共調整了15個師,整理了24個師,此外還調整了東北軍15個師、廣東部隊10個師、川康部隊26個師及9個獨立旅。
而在此期間,從1934年開始,大量的德制裝備開始運到中國。1936年德國運交中國2300萬馬克軍火,1937年德國運交中國8200萬馬克軍火,為日後爆發 的中日大戰奠下了軍事基礎。 法肯豪森還積極參與指揮了中國的初期抗戰。七七事变後,法肯豪森到保定前敵總指揮部視察戰事,钱卓伦亦调任保定行营副参谋长。
其後全部使用德式裝備和經由德國軍事顧問訓練的87師、88師、36師等軍隊參與了“八·一三”淞滬會戰,各師都有德國顧問隨軍參與作戰計劃的擬定和指揮。法肯豪森也親自在上海前線指揮作戰,直到會戰結束才離開上海。钱卓伦时任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参谋长。 日本和一些西方人對淞滬會戰甚至直呼為「德國戰爭」。
在簽訂《淞滬停戰協定》之後,為防止日本從淞滬地區進攻南京,法肯豪森又到鎮海、乍浦、江陰、鎮江、連雲港等地視察,制定了一套江陰、鎮江和南京江防的計劃,並協助張治中在蘇州和嘉興之間建立一道堅固防線--中國的「興登堡防線」。 法肯豪森也參與指揮了徐州會戰。
臺兒莊戰役時,法肯豪森也參與了戰場指揮。他將臺兒莊戰役與德軍統帥興登堡在1914年秘密包圍俄國軍隊的塔恩堡戰役相提並論,併為戰役後中國軍隊未能按他的計劃乘勝追擊而懊惱。
1937年11月29日,義大利在加入日、德簽署的《反共產國際協定》後率先承認滿洲國。 作为对日本的善意姿态,1938年2月20日德国承认了满洲国,5月12日,德國與滿洲國在柏林簽訂修好條約,同時撤回了德国对中国的支持,并威胁法尔肯豪森辞职,否则会惩罚他对德国的不忠。
1938年7月8日,德國軍事總顧問馮·法肯豪森在廣州登船返國,他的離去標誌著德國顧問團在中國活動的徹底結束。行前,法肯豪森等向中方官員保證,決不向日本洩露中國的軍事機密。 回国后,法尔肯豪森仍与蒋介石保持联系,无偿提供軍事情報和政策諮詢,并偶尔会向蒋家及其属官寄送欧洲奢侈品和食品。
1950年冯·法肯豪森72岁生日,收到蒋介石一张 12,000 美元的支票作为生日礼物和一张宣布他为“中国之友”的亲笔私笺。 1958年80岁寿辰,中华民国驻比利时大使王晓喜为法肯豪森为保卫中国所作的贡献授其大绶章。 法肯豪森還一度出任過德中文化協會會長。1966年,法肯豪森在西德拿骚(Nassau)逝世。
【真实的钱秀玲,真实的钱卓伦,真实的德国将军】 钱家后人讲,钱家与潘汉年是远亲,钱卓伦的二儿子钱宪明(钱克显)曾在潘汉年妹妹的鼓动下参加了革命,成为地下工作者。钱克显及妻子王瑶君在中央社任记者,在台湾被捕牺牲,名列中共烈士名录。 钱卓伦比钱秀玲大23岁,是钱秀玲成长道路上的一位导师。
錢卓倫(1890年2月6日-1967年3月5日),字企裴,江蘇宜興人,國民革命軍中將。[1]
生平[編輯]
1937年8月任後方勤務總司令部參謀長。1938年6月晉任陸軍中將,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銓敘廳廳長。1946年6月任國防部第一廳廳長,負責人事行政。廳內設辦公室、總務組和4個處:[2]
- 第一處(將官):辦理全國陸海空軍將官人事業務。
- 第二處(校官):掌理全國陸海空軍校尉官的人事
- 第三處(軍文):掌理軍用文官的人事事項。
- 第四處(政策):擬訂人事方針、政策、計劃與法規
- 第五處(服役):擬訂有關服役計劃;規劃、實施軍官佐屬退(除)役、退職、轉業事宜。
1946年11月任參謀總長辦公室主任;1946年首批獲勝利勛章。1949年去台灣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主任、高級參謀,兼國防部駐台辦事處主任、國防部高參室主任。1953年12月退役。任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及中國石油公司顧問。
參考文獻[編輯]
- ^ 錢卓倫詞條,《民國人物大辭典 下》,河北人民出版社,第2623頁。
- ^ 《民国时期中央国家机构介绍》(二一)国防部暨所属各厅局,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网站. [202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评论
发表评论